Technology

- 水中新興污染物 -

1.

磷系-阻燃劑(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OPFRs)應用於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與氣相層析儀串聯式質譜儀

有機磷阻燃機大約可以分為含鹵素類、氧類、烴類及苯環類,實驗室在這些類別中以下列8項OPFRs[表一]來做為實驗室分析方法開發。目前在研究開發磷系阻燃劑大多以液相串聯式質譜儀(LC/MS/MS)做為主要檢測工具,次之為氣相串聯式質譜儀(GC/MS/MS),實驗室以此兩種儀器來做為檢測分析比較。

了解更多
2.

用固相萃取技術及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水中2-甲氧基-1-丙醇

利用固相萃取技術及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水中2-甲氧基-1-丙醇 Analysis of 2-Methoxy-1-Propanol in Water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林淑芬 組長/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 賴昱劭 檢測員/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 2-甲氧基-1-丙醇為丙二醇甲醚合成時所產生的副產物,該物質會影響成人及胎兒的健康。在政府機關訂定排放規範的同時,檢驗機構亦須有能力檢驗出環境中的2-甲氧基-1-丙醇並加以定量。但由於該物質之特性,其檢測方法於國內外的文獻並不多,相關研究也寥寥無幾。本文將提供一種穩定檢測方法利用固相萃取技術及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來定量水中2-甲氧基-1-丙醇。 電子半導體產業製成產物時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副產物的誕生,該產業越來越發達,其產量也慢慢在提高,若該產物或副產物對人體或環境有危害時,則會造成重大的影響。2-甲氧基-1-丙醇為丙二醇甲醚合成時所產生的副產物,根據GHS危險說明中,該物質具有部分物理危害及健康危害,最嚴重會造成眼睛損害或可能會影響未出生胎兒。為避免此物質汙染環境使得人們暴露於危害物質中,政府機關訂出規範,規定事業汙水排放標準,放流水其所含之汙染物必須低於排放標準才可排放。本中心在對2-甲氧基-1-丙醇進行檢測方法研究開發時發現,該物質於國內外的文獻相當稀少,且絕大部分的文獻都是建議各檢驗單位利用氣相層析質譜儀進行檢測,但其驗證結果方法回收率都不太理想,僅有30~40%。因此在執行的時候我們將開發重心擺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上,想藉由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的分離能力及高鑑別度等優點,將2-甲氧基-1-丙醇穩定且準確分析定量。 開發初期研究人員以直測法為目標進行測試,目的在於想去掉繁瑣的前處理程序以及避免前處理過程中造成的待測物損失;其步驟即將水樣高速離心後取上清液過濾,將該檢液直接注入機台中分析;但因該物質的特性,使得該物質於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的感度並不理想,如水樣中同時存在其他和2-甲氧基-1-丙醇類似的有機物時,將會抑制2-甲氧基-1-丙醇之離子表現,使得其離子感度更加貧弱,幸好利用層析管柱將水樣中各化合物分離後,使其在不同時間點進入質譜儀中,在偵測器中彼此之間不互相干擾,讓整個方法的過程及結果不錯,也能夠穩定的定量分析。隨著法規的制定,其允許排放濃度訂出後,我們必須將方法的偵測極限下修以配合法規管制,但下修後該化合物於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感度較差的缺點則又顯現出來;因此我們必須注入大體積的檢體及使用高階的質譜儀來進行分析方能達到法規要求;但同時也會衍生出其他問題,當提高注入量時需同時考慮到管柱負載量、基質影響變大及機台汙染等問題,另外一般檢驗單位不一定有能力能夠使用高階質譜儀進行檢測使得設備受到限制。 本文將提供一種固相萃取方法將水樣淨化並濃縮後注入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分析的方法,此方法能夠穩定且精確地將2-甲氧基-1-丙醇分析定量。 1. 方法 a) 試劑及標準品 2-甲氧基-1-丙醇採購自Sigma、ALFA、PS、CIL公司的標準品(表一)。試劑水應不含待測物的去離子水,其電阻應大於18MΩ-cm。殘量級甲醇(CH3OH)。丙酮(Acetone)需HPLC級、LC/MS級或更高純度。正己烷需HPLC級、LC/MS級或更高純度。甲酸Formic acid: GR級或更高純度。內部自行配製0.5%甲酸異丙醇及 0.5%甲酸甲醇。固相萃取管Waters Sep-Pak AC2 400 mg 活性碳。 b) 檢量線製備 秤取10 mg 2-甲氧基-1-丙醇標準品於10 mL定量瓶中,以甲醇定容至刻線,即為1000 ppm 2-甲氧基-1-丙醇標準溶液;吸取2-甲氧基-1-丙醇標準溶液(1000 ppm) 0.1 mL於10 mL定量瓶中,以甲醇定容至刻線,即為10 ppm 2-甲氧基-1-丙醇標準溶液;臨用時以0.1%甲酸水溶液為基質配置成檢量線,範圍為50~1000 ppb。 c) 前處理 將樣品調整pH至6~8。水樣中如果含有微粒或是不明混合物時,需經過濾紙過濾去除懸浮微粒。將固相萃取管Waters Sep-Pak AC2 400 mg分別以6 mL 0.5%甲酸異丙醇及6 mL 0.5%甲酸甲醇流洗一次,再用6 mL試劑水平衡。取200 mL水樣流經固相萃取管柱(1滴/秒)。用6 mL試劑水清洗固相萃取管柱,負壓抽乾5分鐘,此處不得抽乾太久;再用6 mL正己烷清洗固相萃取管柱,抽乾5分鐘,此處不得抽乾太久。固相萃取管柱以5 mL 0.5%甲酸甲醇沖提一次,收集沖提液,以0.5%甲酸甲醇定容到5 mL。取0.1 mL沖提液加入0.9mL 0.1%甲酸水溶液,定容至1 mL,混合均勻。經高速離心過濾。取濾液以高效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分析。 d) 層析條件 分析管柱為Agilent Eclipse Plus-C18(100 × 4.6 mm,粒徑3.5 μm),管柱溫控設定40℃,流動相A : 0.1%甲酸水溶液、流動相B : 0.1%甲酸甲醇溶液。注入量: 30μL。0-4 分鐘 100 A到 85 A;4-10分鐘 85 A到 0 A;10-11分鐘 0 A 到 100 A;維持100 A 9 分鐘。 e) 離子源及質譜條件 採用正離子電灑游離法模式(ESI+),Source溫度為250℃,使用多重反應監測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MRM);2-甲氧基-1-丙醇的母離子為91,子離子為59及31。 2. 測試及討論 為了追求更低的方法偵測極限,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嘗試將實驗中的沖提液進行濃縮或是將更大體積的檢液直接注射入機台分析。 a)我們將沖提液進行吹氮濃縮,嘗試將5 mL沖提液濃縮至1mL,但由於2-甲氧基-1-丙醇分子量較小(M.W 90),且沸點較低,在吹氮濃縮的時候部分2-甲氧基-1-丙醇會隨著溶劑揮發一起損失,測試結果僅有50~60%的回收率;雖然濃縮過後確實成功將方法偵測極限往下修,但同時也造成了回收率低的缺點。 b)我們將更大體積的檢液(0.1 mL以上) 直接注射入機台分析,試圖直接將感度往上拉;測試結果雖然有把感度提高,但層析圖也變形了,因管柱可能無法承載如此高的檢體量,另外注入量提高的同時也一同提高了基質的影響,而高極性的化合物對於基質的變化又更加敏感。 因此我們最終決定將水樣濃縮後再用水溶液當基質稀釋,雖然此做法會使得濃縮倍數不高,但能有效且穩定的將檢體濃縮,回收率表現良好,還能將檢體基質穩定在含高比例的水中,讓整個層析圖譜能良好呈現。 3. 結果 a)檢量線 檢量線分析結果顯示在50~1000 ppb的範圍內,2-甲氧基-1-丙醇有良好的線性關係,其標準曲線R2 > 0.995,如圖一;且其50 ppb之噪訊比>3,在儀器端能清楚看見一個明顯且完整的波峰,如圖二。 b)方法定量極限 我們將200 mL的水樣濃縮成5 mL後,再稀釋10倍,而機台的定量極限為50 ppb,所以方法的定量極限為 12.5 ppb。 c)回收率 我們將不同的真實水樣添加 100 ppb的標準品後進行前處理並分析定量,收集其數據並計算回收率,整理後發現其回收率落在91.72~104.57之間,呈現高回收率且穩定的狀態。 4. 結論 溶劑類的汙染物通常都會使用氣相層析儀等儀器來檢測,國內外文獻或公告方法也都是建議以氣相層析儀分析,但其測試及檢測結果皆顯示其回收率並不理想,且前處理過程較繁雜及使用太多溶劑去萃取。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較為簡易的前處理步驟,利用固相萃取技術將水樣濃縮後搭配高效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進行分析。此方法不僅使用的溶劑較少,並成功地將2-甲氧基-1-丙醇分析,能準確定量放流水中含有12.5 ppb的2-甲氧基-1-丙醇,回收率範圍落在91.72%~104.57%之間,而重複性範圍落在0.43%~4.05%之間,在達到精確定量的同時還能有高回收率及高穩定度的優勢。未來若能在濃縮倍數上在往上提升或是在去除基質干擾的部分再加強,就能再將此方法的定量極限再往更低的濃度去探討。 參考文獻 Dow Chem Co; The Glycol Ethers Handbook Midland, MI: Dow Chem Co pp. 97 (1990) Bosen SF et al.; Ullmann's Encycl Indust Chem. 5th ed. Gerhartz W, ed. Deerfield Beach, FL: VCH Pub A3: 24 (1985) Lewis RJ Sr, ed; Hawley's Condensed Chemical Dictionary. 13th ed. NY,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p. 934 (199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EPA154108003,事業放流水中較難檢測之有機物質檢測技術開發,中華民國108年。 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水中丙烯醯胺檢測方法-固相萃取與高效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法,NIEA W544.50B,中華民國101年。 審稿者:黃建二 博士/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

了解更多
3.

以HPLC-ICP/MS 分析尿液中砷的化合物

以HPLC-ICP/MS 分析尿液中砷的化合物 Detection of inorganic arsenic species in urin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Mass Spectrometry 謝雨靜 檢測員/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 金屬砷是一種廣泛存在地表中的自然元素,同時也是一種天然有毒的過渡金屬,對人體而言是非必須而且會累積的毒性元素。在地表中常以硫化砷的型態存在,砷的型態多以五價存於自然環境和食物當中,藉由飲食、呼吸與皮膚接觸而吸收進入人體。砷元素可分成有機砷及無機砷兩大類,海產類的食物大多含有有機砷(砷甜菜鹼Arsenobetain)的成分,有機砷類的化合物對人體的毒性較低,且在人體中1~2天內會經由代謝作用從尿液排體外。而無機砷通常可分為三價砷arsenite (As3+)及五價砷arsenate (As5+)的砷化合物,在生物體內砷價數可互相轉變。(Mingsheng et al., 1998; Brown et al., 1989) 無機砷的化合物主要是經由呼吸道或攝入進入人體中,而經由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途徑的非常微量。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NAS)的研究顯示,無機As3+化合物及As5+化合物是主要影響人體健康的砷化合物,尤其以三價砷的毒性較為顯著,相較於As3+與As5+的毒性,As3+的毒性大60倍;而無機砷比有機砷更大了近100倍,因此攝取過量的無機砷化合物容易堆積在人體的肝臟、腎臟及膽中,造成人體健康的危害。 無機的As3+及無機As5+的砷化合物,在進入人體後會被代謝成單甲基砷酸(monomethylarsonic acid,MMA)及二甲基砷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尿液為其主要的代謝途徑,因此尿液中的砷物種包含了有機砷與無機砷的部分,無機砷部分為As3+、As5+,有機砷部分為MMA及DMA。故可針對此4種砷化合物,進行尿液中的濃度分析,作為人體慢性無機砷中毒的指標。(Buchet JP et al., 1982) 通常在電子工業、半導體業、染料業、殺蟲劑製造、陶瓷業及顯影劑製造等產業鏈中,常以砷作為生產製程的原料,因此其製程人員較易接觸到砷的化學藥劑或含砷的相關原料,而主要攝入人體的途徑通常是吸入揮發性氣態的砷及吃入含砷的食物,長時間暴露在這些危險環境中的作業人員,需定期作砷的檢測。(HG Seiler et al., 1994) 原子吸收光譜(AAS)為早期較廣泛使用的砷物種分析技術(Sturgeon RE et al., 1989; Blais JS et al., 1990; Beauchemin D et al., 1988),以氫化原子吸收光譜法(HG/AAS)對砷進行分析可提高偵測靈敏度。以層析技術對砷物種進行分析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以後相當普遍,其中又以高效能液相層析(HPLC)技術為主(Urasa IT et al., 1987; Bulska E et al., 1993; Spall WD et al., 1986),主要在於層析技術可以成功地將各類型砷化合物分離,所搭配的偵測器以AAS 及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散光譜(ICP/OES)最多。由於技術的精進,HPLC 與AAS 之介面問題已被克服並應用於分析測定工作。Bernhard (Bernhard W et al., 1984)對於HG/AAS 深入研究,發現先將As5+還原成As3+後再加以氫化,會比直接將As5+氫化理想,除了氫化反應較容易進行外,干擾問題亦會獲得改善,所以建議在實際應用時,應將As5+分離後先行還原,再加以氫化。另外,因為ICP之原子化溫度相當高,所有的分析化合物都會被離子化、原子化和熱激發。所以在砷物種之測定上不須先將砷氫化,在應用上較為方便。最近發展的分析技術有以ICP/MS 作為研究砷物種的工具,以HPLC-ICP/MS來進行無機砷與有機砷之物種分析。 人體砷暴露量也可以使用生物偵測,利用血液中砷(數小時)與尿液中砷(數日)含量作為短期暴露量指標,而以頭髮中砷含量作為長期暴露量指標。無機砷暴露主要以尿液排出,故尿液中砷為最重要的生物偵測暴露指標。尿液中砷化合物中主要有60~80 % 是由無機砷轉化成雙甲基砷,10~20% 轉化成單甲基砷,而10~20% 則會保留原無機砷的化合物。另外海藻中有機砷在人體內也會轉換成雙甲基砷與單甲基砷,而干擾雙甲基砷與單甲基砷生物偵測指標的專一性(Ma M et al., 1998; Francesconi KA et al., 2002)。職業性無機砷暴露應以尿中無機砷物種為暴露指標。 本研究中砷物種之分離使用Agilent 1200 Series HPLC Gratient Isocratic Pump(G1310A)及Standard Autosampler(G1329A)等設備。Agilent 7900 ICP-MS作為本研究砷物種分析之偵測設備。ICP-MS 除了利用Omega lens 將離子由ICP Sampling Cone-Skimmer Cone 的主軸導離以避免光子的干擾外,並以八極柱反應腔(Octopole reaction cell, ORC)來降低多原子離子的干擾。在八極柱反應腔中藉導入少量的氦氣,由於多原子離子的截面積比單原子離子來得大,因此與氦氣原子撞擊的機率較大。藉由撞擊可以將多原子離子加以分離而達到降低其干擾的目的;或者藉由撞擊適度的降低多原子離子的動能,再於八極柱出口調升電位以隔離多原子離子,而達到降低其干擾的目的。 利用HPLC-ICP/MS 進行砷物種分析時,有兩種可能的質譜干擾來源,一為樣品基質,另一個為HPLC 移動相基質。在人體尿液檢體中,含有相當多的氯離子。在樣品導入電漿時,可能會被還原成氯原子並與電漿中Ar+結合,成為質量電荷比75的多原子離子(ArCl+)。此離子對於砷離子(As+質量電荷比也是75)的偵測,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干擾。此類基質的質譜干擾可有效地藉由HPLC將氯離子層析波峰與砷物種層析波峰加以分離。若是前述方法效果不彰,則需以調整質譜儀的撞擊反應參數來降低此類的基質干擾。此外,HPLC 移動相中基質的質譜干擾問題,亦可選擇氯離子雜質含量(<0.0005%)較低的NaH2PO4 來配製移動相溶液。 為了解尿液中氯對於砷物種HPLC-ICP/MS分析的干擾情形,圖一為未稀釋的NIES CRM No.18(其中可能含As+與ArCl+)之層析圖,這樣的圖譜比較可以了解ArCl+在圖譜中是否對砷物種的檢測造成波峰重疊的干擾。再與圖二中四種砷物種層析波峰滯留時間比較,均有波谷將其隔離。所以在本研究使用的HPLC-ICP/MS 分析條件下,尿液中含氯應不會對於檢體樣品中砷物種分析造成圖譜波峰重疊的干擾情形。 本文研究HPLC-ICP/MS分析技術,建立尿液中砷物種之分析方法。該技術中,尿液樣品只需過濾前處理即可分析,樣品層析時間也在15分鐘以內,可快速應用在了解職業性砷暴露的程度及勞工個人體質對於砷代謝的影響情形。 審稿者:傅雅靖 組長/正修科技大學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Mingsheng Ma and X. Chris Le. “Effect of arsenosugar ingestion on urinary arsenic speciation”, Clinical Chemistry, 44(3), 539-550. (1998) Brown K.G., Boyle K. E., Chen C. W., Gibb H. J., “A dose-response analysis of skin cancer from inorganic arsenic in drinking water”, Risk Anal, 9(4), 519-28, (1989) Buchet J. P., Lauwerys R., Mahieu P., Geubel A. “Inorganic arsenic metabolism in man” Arch. Toxicol. Suppl. 5:326-327. (1982) Hans S., Astrid S., Helmut S., “Handbook on metals in clinical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4) Sturgeon R. E., Siu K. W. M., Willie S. N.,Berman S. S., “Quantification of arsenic species in a river water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race metals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techniques” Analyst,114:1393-6. (1989) Blais J. S, Momplaisir G-M, Marshall W. D, “Determination of arsenobetaine, arsenocholine and tetramethylarsonium cationsbyliquid chromatography-thermochem

了解更多
4.

水中的原生性與衍生性新興污染物:藥品與亞硝胺

文\ 陳威翔 副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副總務長、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中心副主任、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傳統都市污水處理廠使用不同處理技術如生物作用分解各類有機物質將水質穩定化,這些技術經多年發展與應用多已相當成熟且普及,在世界各地污水處理廠已運作達數十年以上之久。然而,由於現今水資源短缺已成為亟待解決之課題,將水資源回收利用或甚至從中回收能源及資源已成為新的趨勢;再者,都市污水來源因民生需求而日新月異,需處理之污水品質日益惡化與複雜化,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為了減少污水中有害物質對於承受水體或自然環境的負荷,放流水管制項目與標準亦日趨嚴謹。其中水中新興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即成為近年來在廢污水處理領域之重要課題。 新興污染物可能來自天然或人為活動,雖然在管理上並未有明確之定義,但可常見包含以下特徵,如在現今管理制度上並未定期或頻繁地監測、已知存在環境中但尚未完全了解其宿命及在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上的潛在負面影響、可為已知的有害物質但發現新的排放來源或暴露途徑、在現有法規上只有部分或完全尚未管制、以及傳統處理技術不易量測或處理等原則。將新興污染物可進一步分為原生性(primary)及衍生性(secondary)兩類,其中原生性新興污染物如民生污水中常見的藥品及個人保健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PPCP)、阻燃劑(fire retardant)、與塑化劑(plasticizer)等,衍生性汙染物則泛指那些在因其前驅物排放至環境中後經反應生成之污染物種。 在許多種的原生性新興污染物中,藥品在近年已受到環境領域產官學界的大量關注。藥品泛指健康及生活保養或用於幫助或維持動植物生長或健康之產品,國內外使用量皆相當龐大,大約有4,500種藥物廣泛用於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例如抗生素、抗菌劑、抗憂鬱藥、止痛藥、抗癌劑、降脂劑等[1],以國內使用量最大之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為例,在2016年使用量即已達到582.5噸。這類藥品污染物進入水體之形式包含其原有形態或反應代謝產物,主要途徑為藉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進入水體,其他來源則包含如未使用之醫院藥物丟棄直接進入污水系統或製造商產生之廢水及廢棄物滲出液[2]。 藥品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潛在挑戰包含其水溶性或疏水性分布範圍較大,致使其可能存在於不同環境媒介中如水體或土壤,以及其在排放點或是承受水體多以高濃度形式排放,此類特性皆增加其在管末處理或追蹤與整治污染源的困難;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藥品污染物不具有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POP)的化學穩定與環境持久性,但由於其涵蓋種類眾多且其輸入環境來屬相對穩定,已被過去研究描述為偽持久性(pseudo-persistent)污染物[3]。過去針對國內環境水體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河川流域如北部的基隆河、新店溪,以及南部的急水溪、東港溪、高屏溪,都可發現大量藥品存在,其中又以醫療院所與都市污水處理廠之放流水影響流域濃度較高,常見之藥品種類則以咖啡因、抗生素類藥物、與非類固醇消炎藥為檢出濃度較高與檢出率較頻繁之物種[4, 5],農業灌溉也可能使藥品污染轉移到土壤或底泥等環境,部分高水溶性藥品可能進一步滲漏污染生活使用之地下水[6]。都市污水處理常見之二級生物處理或特定高級處理流程雖可去除部分藥品,但一般傳統處理流程並未針對這些新興污染物的去除進行設計[5],若這些污水中藥品污染物未能有效被處理後續進入到環境表面水體中,則可能在下游經由各類活動原水之取用回到人類活動中如經由抽水站進入飲用水處理程序。 過去研究已指出,在眾多藥品中,特定具有如胺基官能基之藥品在環境或水處理過程可生成新興消毒副產物及前述之衍生性新興污染物亞硝胺(nitrosamine)類化合物[7]。以亞硝胺類化合物中常見之二甲基亞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為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NDMA歸屬2A類致癌物質,具有強肝臟毒性,早期主要用於火箭燃料、抗氧劑等製造原料,現今只能使用於研究用途。NDMA自1998年在北加州飲用水中被檢測出後,近二十年來陸續在世界各國多處飲用水及廢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水質報告中被頻繁地提到而受到注意[8],在廢污水處理程序中的廢污泥、廢活性污泥、以及厭氧消化槽中混合液也曾偵測到其濃度[9]。2015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每年使用近四百萬處方籤的美沙酮(methadone)已被發現經由污水系統回到飲用水處理過程,並轉換形成NDMA進入人類生活中[10]。美國環保署目前針對自來水中的NDMA根據10-6終生致癌風險制定每公升0.11奈克的篩檢標準(screening Level),針對一般居住及事業用地土壤中的NDMA則分別訂有每公斤0.002毫克以及每公斤0.034毫克的篩檢標準,若是為了保護地下水,此土壤篩檢標準則加嚴至為每公斤2.7 x 10-8毫克[11]。 不論是原生性的藥品污染物或者是衍生性的亞硝胺類化合物,配合源頭管制的觀念,降低環境水體中殘留的藥品濃度,進一步限制後續水處理或再利用過程產生的亞硝胺生成潛勢應是最適合的管理策略。隨著國內高齡化社會的發展,民眾大量使用且習慣性過度依賴藥品衍生的許多環境與社會議題已受到產官學界及一般大眾的重視,藥品污染本身在污染源追蹤鑑別不論是在技術限制或式操作成本上便具有相當門檻,使用特徵也配合民眾在不同地區或季節的生活習慣,不正確的調查方法如採樣時間與頻率皆可能低估其真正污染現況,若進一步忽略其可能生成比自身更具健康威脅的衍生性副產物,將嚴重低估這些新興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實際造成的危害。 (參考文獻如附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