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源為輔助燃料對引擎污染減量之探討

- 空氣檢測 -

文\ 張頊瑞 博士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自工業革命以來,石油、天然氣及煤炭,一直被視為奠定工業革命發展的基石,既提供充沛的動力來源,也因應國際產業需求,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由於近年來科技與經濟的進步,使人類生活日趨便利,在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能源、交通、民生、產業以及眾多部門均需使用化石燃料;也因全球能源價格不穩定波動及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壓力,促使全球各國提倡能源轉型,以及尋找替代能源諸如地熱、潮汐、海浪、海流、海水溫差、風能、生物能、太陽能及生質能等,來達到減少化石燃料之使用(圖1)。而全球之能源策略正朝著,可再生、可降解且具有經濟成本效益,而在本質上也可以達到友善之替代能源[1-2]。
由於台灣自產能源缺乏,能源主要依賴進口為大宗;根據經濟部2015年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能源需求量為約1.34億公秉油當量,其中自產能源僅占1.8%,高達98.2%之能源需求量需仰賴國外進口;再者,台灣地區工商業成長迅速,各項建設突飛猛進,促使台灣整個經濟體系以及社會結構邁向都市化。都市化城市導致車輛急遽增加,人口密度提高、住宅擁擠,致生活品質日漸不佳。隨著交通量不斷遞增、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它對世界環境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大[2, 4]。
根據交通部統計處截至2019年9月份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登記機動車輛數總計達 22,028,230 輛,汽車總計8,087,404輛,占機動車全部之36.7 %,其中包括大客車33,598輛,大貨車165,560輛,小客車6,890,785輛,小貨車931,682輛,特種車65,779輛。而汽柴油車尾氣污染是環境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主要污染物包含碳氫化合物(HC, Hydrocarbon)、氮氧化合物(NOX, Nitrogen oxide)、一氧化碳(CO, Carbon monoxide)、二氧化硫(SO2, Sulfur dioxide),以及有害空氣污染物質如揮發性有機碳(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多環芳烴(PAH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及細懸浮微粒(PM2.5, Particulate matter)等,甚至部分污染物經由光照還會引起二次污染-光化學煙霧(Photochemical smog);相關研究發現,美國市區空氣VOCs污染中,汽車尾氣占40%,而汽油揮發占10%,而空氣中多環芳香烴(PAHs),主要來自燃油的不完全燃燒和有機物的熱解,長期暴露易引發心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及增加肺癌的危險,而易感性族群會受到更大的危害。因此,開發新能源、降低車輛之污染、提高其能源效率、普及化為未來主要方向[5–8]。
於全球積極研究開發新能源之虞,氫氣作為燃料能源,發現其具有多項潛力且優於其他能源之特性。氫元素在宇宙間屬常見之元素,且為已知最輕,並多以分子的型態存在於環境中,例如水和有機化合物等。氫燃燒後之產物即是「水」,當水氣隨著大氣循環機制再重新回到地球表面,可重新做為燃料使用。氫也是一種易燃、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既無產生溫室氣體和CO、CO2、SOx等空氣污染物等有害空氣污染物質,為相當乾淨之燃料[9-10]。
氫在燃燒後相較於現今常使用之石化燃料,所釋放之熱能(106,381 kJ/kg)極高,為石油的2.4 倍、天然氣的3.3 倍、汽油之2.8倍及甲醇之6倍;氫的燃燒特性有別於柴油、汽油一般碳氫石化燃料,氫氣有較廣爆炸界限值4-75%,較丙烷(1.7%-10.9%)、甲烷(5.3%-17%)及汽油(1.4%-7.6%)皆廣,且氫氣在層流燃燒速度約為(2.65m/s-3.25m/s),比丙烷(0.47m/s)、甲烷(0.37m/s)及汽油(0.37m/s)皆高出數倍,即氫氣燃燒具有極高之燃燒效率,且因氫氣擴散速度非常快。相較於一般化石燃料之使用,氫氣是具有較高之經濟價值且非常符合現代環保潮流[1, 11-12]。
水電解產氫原理即為氫與氧燃燒生成水的逆反應,其利用金屬電極透過外加供電對水進行水電解反應,即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之概念(圖2)。該概念能將電解系統和移動車結合,僅需提供引擎所產生之多於電量,即可使水分解,效率約75%-85%之間,製作過程無污染且機組構造簡單,體積較小。雖車載系統對於引擎結構的修改變動少,是易於實現之節能、降污的有效措施,不論是汽/柴油引擎的測試,皆能有效改善空氣污染排放量[10,13]。
由於氫氣來源多樣,可減少能源安全之風險且無須擔憂能源枯竭。自1990年起,已開始著手進行氫氣於內燃機之測試。因為氫氣本身可燃,若在燃燒過程中將氫氣注入燃燒室內,因其燃燒速度快且點火能量低(僅0.02 mJ)之特性,能使引擎在稀薄燃燒狀態下運行良好,可有效降低引擎的污染排放,並可提升制動熱效率(BTE, Brake thermal efficiency)及降低制動燃料消耗率(BSFC, 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之特性。相關研究結果發現,氫氣因易燃、火焰傳播速率快及點火能量低等特性,可使其燃料完全燃燒及縮短燃燒時間;而在冷啟動的情況下,汽油內加入氫後,會減少HC及CO的排放量,也提高了引擎的熱效率,並延伸了引擎的稀燃極限。氫氣添加易促進空氣燃料混合,於低負載下,有較佳的污染減量表現,能有效地減少 CO、HC、CO2 的排放;隨著引擎負載的增加,縮短火焰發展(Flame development)與火焰傳播(Flame propagation)時間,使得引擎熱效率的提升[10, 14-15]。
以目前化石能源逐漸耗竭以及其他再生能源不穩定的情況下,氫能源在未來運輸以及環境保護應用上具有其潛力;然而,氫能源作為輔助燃料在現今與並行於車輛發展使用上,仍有需克服之難題,例如成本、儲氫、電解產氫效率以及安全之考量。氫能來源多樣,成為當前各國致力發展的方向,以台灣四面環海之地理條件,擴大氫能的使用可能是未來發展之目標,同時可降低對外國進口的能源需求,以期達到能源安全之重大里程碑[16]。

(參考文獻如附件)